倡导科学管理观,推进企业换代升级——兼论动线工程的传统企业改造策略 – 紫荆花管理
倡导科学管理观,推进企业换代升级——兼论动线工程的传统企业改造策略

        科学管理观,即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管理观,是在管理领域以唯物主义认识论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思想的理论研究和策略原则。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揭示组织行为基本规律,构筑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标准的基础平台,是科学管理观推进企业管理换代和运行模式升级的基本策略。动线工程以科学管理观为指导思想,在数据逻辑解析作业流程基础上,以计划统筹为核心,通过高度协调的专业化策略和承载运用各种现代管理工具,规范企业组织行为,实现企业高效运行。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科学管理观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思想体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01 科学管理观——动线工程的观念与对象
        动线,是物质运动由始至终的轨迹,包括物质、变化要素和运动时间;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动线,是构成产品或服务的各项物质元素在生产或服务过程中运动的轨迹;企业组织行为动线,是组织行为对象的各项物质元素在组织行为过程中运动的轨迹。动线是事物客观规律的基本表现形式。
基于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动线工程,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对组织行为的排列次序、构成要素、动态规则等过程规律进行解析、控制的研究与实践,是对组织行为的客观规律进行再认识并为其服务的活动,反映了在现代条件下企业管理必须顺应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破除唯心主义和玄学的管理观,在企业家意识中竖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管理观,是加速企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也是推进动线工程改善企业管理的必要前提。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伴随着大量西方文化涌入,各种管理模式、管理对策和管理工具此起彼伏、色彩纷呈,加之本土化的演绎和诠释,在管理领域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各种思潮在五彩斑斓的华丽外衣掩饰下“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扰扰,将实质性的管理内核层层包裹起来,云山雾罩,管理思想紊乱,行动无所适从。
——言必“组织变革”,行必“××模式”,是包裹管理内核的第一层外壳。改善企业管理,加速管理升级,管理者脑海中跳出的第一概念,大多莫过如此。人们耳熟能详的“绩效考核”、“流程再造”、“岗位价值评估”乃至“丰田管理模式”、“A管理模式”、“JIT”、“TQM”、“5S”、“ISO”……等等,是成功企业的经验总结,是经学者们提炼的,在普遍意义上对企业管理起指导作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论断是管理者们懂得并被奉为圭臬的座右铭,但相当多的管理者在市场、研发、人事、财务、质量等等眼花缭乱的具体表象面前看不清事物的本质,看不清产生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基本活动规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切实有效地根据企业具体实践成功地运用管理策略、推行管理模式。更有甚者,一些带着玄学色彩的生涩推导或渗透了商业行为的荒唐演绎,将那些模式和工具当作管理的目的而不是过程,形似神离,恨不能“一招鲜吃遍天”,“5S”折腾到“12S”,“QC”折腾到“TQC”,“ISO”最好弄出无数个版本……以期包罗万象、一口吞下天来。
破除形式主义和玄学管理观,踏上求真务实的道路。科学管理观将管理的第一对象建立在认识产生产品或服务的基本活动规律的特殊性上,寓普遍性于特殊性之中。构造不同企业的基础管理平台,因地制宜地承载先进管理策略,让经典管理模式落地生根,是动线工程的策略原则。
——张口“以人为本”,闭口“人格修养”,是包裹管理内核的第二层外壳。“人”字当头照,拼命搞内耗。以人为本,不等于“治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不等于“人治管理”;人格修养,不等于“修心先于修行”;事都是人做的,不等于“管人胜于管事”;时代呼唤英雄,不等于“英雄创造历史”……太多的对“以人为本”的错误解读,在管理领域产生了指导思想的混乱。人们在盲目追求领导艺术、沟通技巧、团队精神、人格素养和执行力的同时,将物质与精神本末倒置了,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本末倒置了,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本末倒置了。星相八卦皆管理,释道儒墨全亮相。唯物主义在提倡主观能动性对事物反作用和精神对物质反作用的同时,告诉我们的是物质决定精神,事物规律决定主观意识。
破除唯心主义管理观,让管理者们从精神和意识的漩涡中脱身出来。科学管理观倡导“大道自然”的哲理法治观念,让人们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活动中不断提升人格素养和工作艺术。在数据逻辑解析企业基本活动规律基础上,通过规范数据元素及其固化关系和规范组织行为,从而有效地推进组织观念和行为意识改变,是动线工程的行动方针。
——非战略不谈管理,非资本不谈运营,是包裹管理内核的第三层外壳。企业管理的广义领域广褒无垠、海阔天空。改革开放创造的机遇,让一个承包制解决一切的草莽管理者们尝尽了甜头,讲管理首先讲战略,讲战略主要讲投机;改革开放以来几起几落的银根收放,让尽尝其间酸甜苦辣的企业家们深知用钱赚钱的松快,说运营首先说资本,说资本必求短平快;政府强调产业结构改良和优化,政策放开关卡放松,让一直以来通过开放之门放手购置先进设备、引进人才的成功者们一次又一次看到腾飞的云隙,谈结构优化就谈设备人才引进,快捷便利、一蹴而就……于是乎,厚黑之道、诈道诡计、黑道白道……成功捷径铺天盖地;老子孙子孔夫子、西游西厢西门庆、心经易经道德经,秘诀要诀比比皆是。很多管理者从来就不耐烦在日常惯见的繁复常数中辛勤耕耘,人们津津乐道的管理,已经离管理本源越来越远了。
破除广义管理领域的奢谈,回归企业管理本源。科学管理观的狭义企业管理,直指对产生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基本活动的控制。以发展观点不断认识、发掘、提炼企业基本活动规律并为之服务,以夯实企业管理基础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动线工程的主导思路。
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基础上的产品或服务的产生过程,是相对不变的企业基本活动。动线工程研究的基本对象,就是具有个别企业特征的企业基本活动。动线工程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与精神、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观点出发,将企业管理划分为三个基本范畴。动线工程首先将不断认识事物基本活动客观规律从而实施动线控制的活动,作为生产力的必要组成部分和生产力范畴的管理行为研究对象;将依据生产关系性质和企业运营目标,在生产力范畴管理行为上进行的过程管理活动,作为生产关系范畴的管理行为研究对象;将对以社会为背景在企业活动中产生的思想意识进行的思想管理活动,作为精神意识范畴的管理行为研究对象。
生产力范畴的动线控制活动,是企业管理的内核和本源。
图片

0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动线工程的基本对策
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的企业产生产品或服务的基本活动,其不断变化的客观规律只有不断被人们认识和利用,才能发挥最大能量。而要正确、高效地从深度和广度上揭示事物客观规律并为之服务,必须依靠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知识和工具。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基础科学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动线工程的基本对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更新人们对企业基本活动规律的认知,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管理的换代升级。
1975年邓小平同志指导起草的《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以马克思“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的论述为依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以里程碑意义唤来了科学的春天。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论述,为我们划分传统企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时代,能否运用信息技术揭示企业基本活动规律并为之服务,是传统企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分水岭,也是企业结构优化的敲门砖。
高度采用现代科技的生产(服务)过程及其控制方式,即其工艺技术与管理技术的现代化,是现代企业的标志。
用产品或服务的功能是否具有高科技含量区分传统企业与现代企业,不但混淆了人们对社会需求合理比例的认识,还带来了企业界浮躁的盲动;用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区分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不但曲解了其相辅相成的共存关系、还抹杀了不同管理风格的差异化;而偏重于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现代化进程的企业结构优化观念,则偏离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轨迹,让企业在发展道路上离事物客观规律越来越远了。
动线工程运用信息技术揭示企业活动规律,是用数据及其关系进行的解析过程;动线工程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企业活动规律,是在数据结构上承载适用于企业的现代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的控制过程。用信息技术改变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企业结构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在管理领域中现代生产力替换传统生产力实现换代升级的必由之路。
在组织行为的不同形式中,其构成要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企业产生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也是由表现为动态信息的各个要素构成的,换言之,企业产生产品或服务的过程,是其动态信息的载体,因此,企业活动中的动态信息直接反映了企业活动的客观规律。
在对企业活动的传统认识中,其反映构成要素的动态信息往往表现为经验、感觉和记录下来的文字数字,是一团趋于零散无序的、残缺不全的、时效较低的传统信息群,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按信息技术要求将企业基本活动中各种要素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进行符合数据逻辑的发掘、整理和完善,形成可供运算的数据结构,是动线工程对企业活动进行解析的过程,也是动线工程对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贡献。如社会属性中的客户名称、识别标识、加工单位、商标等,如自然属性中的计量单位、数量、质量、时间、工艺参数等。动线工程的研究表明,企业产生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是物质运动过程,而任何物质运动都是可以用数据表现的,都是可以纳入计算机运算的。
在传统管理学中,对企业产生产品或服务基本活动的控制,其计划、协调、检查、考核是需要通过有效的组织和有一定素养的人来实现的,这不仅因为混沌的传统信息需要有资历、有经验的人来掌握,而且还在于大量信息的分析、统计、辩证,需要管理者的知识和经验支撑。传统管理行为往往在信息的残缺不全、似假还真、迟来早到和繁复测算前悱恻徘徊,管理者不是奔命于现场,便是救火于万一。动线工程在及时采集和通过数据逻辑充分解析动态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管理要求,导入适用的现代管理规则,把繁复的数据计算交给计算机程序,把便捷简单的判断交给管理者,及时采集、准确运算、全局控制,实现高效管理。在这里,关键路线法、拉动式计划、均衡生产、线性规划等先进的管理策略均可一显身手,各领风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显然在现下,计算机技术早已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高精尖技术,也不是被少数人拱璧自珍的阳春白雪。作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计算机技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而姗姗来迟的企业管理应用,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谨小慎微、羞羞答答,在法典和律政的地毯上镶嵌绣花,财务软件、进销存软件、ERP系统、HR系统……曾几何时,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上探头探脑,总是围绕带有常例规则的领域兜圈子,放不开手脚;沐猴而冠、故弄玄虚,东拼西凑修修补补恨不能搞个大而全,到如今看看,大都是想成为行业标准弄个套路让企业往里钻;“管理软件”在概念上的本末倒置,不仅仅颠倒了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还在于商者打着“高科技”幌子颠倒了服务工具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拿着鸡毛当令箭”。信息技术不是长翅膀天使带来的“救世主”,而是我们信手可拈的常规工具,我们将用它创造历史;信息技术也不是有道方士把持的“灵丹妙药”,而是我们千家万户的家常便饭,我们将靠它持续企业发展。
动线工程将信息技术作为揭示企业活动规律、提升企业管理的工具,其解析过程、控制过程所依赖的,正是期望管理提升的企业管理者,和现今社会已经轻松掌握、简便操作计算机的人们。

03 可持续发展的推进策略——标准化管理与个性化推进
动线工程基于对企业基本活动客观规律认识建立的企业基础管理,是在巩固、协调的基础上,构建可承载多方位深入展开管理改善的数据结构平台,以实现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观。动线工程采用信息技术对企业基本活动各个环节的动态要素进行数据化。其一是在按数据规则规范各个动态信息格式的基础上,构建各要素之间的数据关系,实现固化规则控制与整体协调的有机统一;其二是在及时采集、准确运算的基础上,构建对企业基本活动的控制结构,实现稳定基础管理与承载适用管理策略不断提升的有机统一;其三是依据企业运行的普遍规律和信息技术的数据标准,构建不同对象企业的管理基础,实现现代管理标准与企业有效实践的有机统一。动线工程是一种高度协调的“在线管理”。
传统管理模式中经验型的人治管理,人们对企业基本活动要素的认识及其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随意的、不规则的,而且也是不固定和缺乏动态协调的。动线工程的研究表明,表现为物质活动的企业基本活动各要素,均可通过数据解析,将其格式、规则进行规范,并可根据企业活动的规律建立各个要素之间的数据关系及其运算规则。动线工程认为这些经过解析得出的数据、数据关系及其格式与规则,是企业基本活动客观规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再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信息技术本身在实现规则固化和数据关系协调处理的技术特性,让企业活动中的人们必须遵循数据逻辑的规则要求。及时、完整、准确、协调并且规范的数据及其数据关系,再现了企业基本活动中各要素的变化和动态协调,为从根本上改善传统管理的人治模式提供了坚实基础。
图片 拿来主义、形式主义,是急于改变的管理者们往往容易坠入的巢臼。眼花缭乱的新颖管理工具、管理对策和管理模式,莫不让人爱不释手,只是“听听有道理,做做老道理”,无法在企业落地生根。科学管理观认为,建立在普遍规律认识上的现代管理策略,必须符合企业基本规律的需要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动线工程运用信息技术反映的数据化企业基本活动,不但为承载适用的现代管理策略提供了具有企业特征的相对稳定的规律认识,也为落实现代管理策略必须依据的实际情况提供了及时、完整、准确的数据基础。现代管理策略的种子只有在结构完整、养分充足的企业数据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动线工程倡导推行的全面计划管理、全面成本核算、全员工艺控制、全程物流协调和全员绩效评价,莫不需要详尽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传统管理观念中,“管理无标准”几成定论。企业绩效好,管理就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成为企业管理的唯一标准。即使在表彰管理创新的名单中,满目都是规模大、高科技、绩效好的企业,满篇都是资本操作能耐、产品结构更新、营销手段独特的业绩,全无管理创新的影子。动线工程的研究认为,在代表现代生产力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管理是有标准的,并且完全应该有完整、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标准。
在商品社会中,“利润=收入-成本”是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律。在收入项中,产品(服务)品种、数量、价格是必须用数字表达的;在成本项中,原辅材料、工资、能源消耗和各种费用也是必须用数字表达的。据此类推,企业是一个用数字构建起来的“金字塔”,从这个意义上看,企业管理就是对这个数字“金字塔”的管理,就是把这些数字整理好、控制好。在这个意义上,管理标准自一开始就存在于企业活动的规律之中,只是在缺乏现代信息工具的传统管理模式中,企业数字“金字塔”的整理和控制是不可想象的,不存在整理和控制企业数字“金字塔“的技术基础,管理标准就无从认识。
动线工程认为,在信息技术的固有规则支持下,企业数字“金字塔”的数据化整理和控制水平,可以形成两层递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标准。
首先,整理企业数字“金字塔”的底层数据。依据信息技术要求的数据规则,对构成企业产生产品或服务基本活动的数据元素进行发掘、整理,形成满足企业运行必要的,可供计算机程序读取、存储和运算的数据表,建立数据格式规范和运算规则。
其次,建立直达企业数字“金字塔”顶端的过程数据和数据关系。依照数据逻辑和数据结构,建立底层数据元素与企业经营结果的关系,建立数据统计渠道,构建相关岗位的动态信息共享。
再次,构造数据分析规则和调整权限,落实岗位责任。
最后,让运算结果服务于企业活动。导入适合的现代管理策略,优化数据运算,主动控制企业活动的数据变化,让管理者“运筹帷幄”成为现实。
动线工程认为,信息技术为数据管理提供了普遍性标准;企业经营目标与企业基本数据元素的关联,在每个企业的活动中呈现出特殊性规律。动线工程将信息技术的普遍性标准应用于对企业特殊性规律的认识与服务,将使企业产生迅捷、高效的管理结构更新,实现管理换代升级。目标令人鼓舞,过程艰难困苦,结果令人折服。
图片

04 企业管理结构换代升级——传统管理模式的革命
生产力发展必将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生产力的代表,一旦成为管理领域的主流应用技术,将引起企业管理结构的更新换代,引发传统管理模式的革命。

当战争现场的敌我动态,小到单兵视野,大到战车集群,通过无线网络、卫星等实时地直达战争最高司令部,并让各级指挥员和士兵都能了解态势,当预警机同时跟踪数百个目标并能引导各个战斗单位截击上百个目标的技术普及海陆空三军的时候,战争管理模式和军队组织模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海湾战争带来的信息化战争启示。

同样,当现场动态不再由管理者耳提面命而像股市那样即时显示并被准确控制的时候,管理的深度与幅度已不再需要得到层级设置的保障;当制度规范不总是文字图表而常常在数据结构后面成为潜规则的时候,人的自觉性和组织素养已不再是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当进程与协调被设定的程序控制而使作业专业化日益成为主流的时候,工作者专注地、简单地做好一件事情已不再是管理者的梦想;当统计核算岗位完全弱化改由各个岗位操作随时提报并及时计算、共享结果的时候,全员参与管理的崭新局面将一扫管理者疲于奔命的陈规旧习;当经验型判断让出管理主角、繁复计算由计算机出任的时候,“能人”主宰企业命运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说海湾战争让中俄两国军事家们研究非线性战争理论、迅速进行军队体制改革,保证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那么,动线工程在科学管理观指导下为企业带来的信息化管理,将在向企业管理提出洗髓伐骨的改革需求同时,描绘出管理更新换代、令人耳目一新的美好愿景。

动线工程只是信息化管理革命的马前卒。我们期望更多的管理结构化改变将来自于全社会的努力。科学管理观的命题是改变社会的管理观念;动线工程的对象是改变组织行为的管理模式。全社会动员,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传统管理模式的革命。

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必须竖立坚定的科学管理观。每个期望改变的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的所有者,要从观念上认清自己所熟悉的管理观念、管理模式在信息化条件下必定发生的变化,树立在客观规律被信息技术揭示和服务基础上,必定变革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的信念。

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学习计算机技术和建立技术支持。采用信息技术重新认识企业活动的客观规律并为之服务,了解计算机运算规则和数据结构知识,获得信息技术支持,是企业管理者推进动线工程或推进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条件。

推行动线工程,在用数据逻辑解析作业要素的基础上梳理作业流程是一项繁复、细致的基础工作。改变以往对作业及作业流程的认识,整理、发掘、提炼作业及作业流程的数据元素,按信息技术要求进行格式化、规则化,是在经验习惯和图文记录之外,用第三只眼看世界。

推进动线工程,建立计划、反馈、统计的数据结构是核心。计划是行为动线主轴,反馈是行为动线轨迹,统计是行为动线分析。用行为动线构造各种数据元素关系,提供及时共享的渠道和形式。

推进动线工程,采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逐步实现对作业行为的监督、控制,让数据规则在行为过程中发挥告知、记录、界定乃至控制的作用,是信息化管理规范组织和人的行为的主要方法。

推进动线工程,按现代管理对策与企业需求,通过建立深层次的数据控制规则,形成动态管理的主动模式,让根据反馈数据进行计划、协调、告知等繁复的常规操作计算机化,不断提升管理效率。

推进动线工程,根据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不断改善组织构造、分配方式和市场策略,巩固信息化成果、优化管理结构。企业基本活动控制方式的信息化进程,必将动摇企业上层(间接)管理活动的基础,使生产关系范畴的管理活动不断适应日益趋向生产力范畴的企业基本活动控制的需求。

在信息化管理的推进过程中,全员参与、规范执行、成果固化,是动线工程和计算机技术本身具有的三项技术特征。渗透到组织行为各个环节的数据规范,改变了每个行为人的行为知识和行为标准;在数据格式和数据规则的限制中,不但规范了行为人的差异,也改变了行为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合理的权限控制与计算机程序固有的机械行为,不断地固化推进过程,改变了行为人主观意识对行为的影响力。

动线工程最显著的特征,是根据不同企业实际构造个性化的信息化管理。企业产品(服务对象)的市场特性,管理者的不同风格,生产(服务)的不同规模形式,产生产品(服务)的不同流程,不同的现代管理对策运用,不同的组织管理机制,甚至不同的管理习惯等,构造适合不同企业管理资源和需求的信息化管理。

推行动线工程其实很容易。动线工程所做的,是构造企业基础管理的信息化,更多管理优化有待于管理者的进一步开发。动线工程是一种时间短、上手易、见效快的现代管理策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管理观,顺应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揭示组织活动客观规律、构造基础管理平台,承载适用的现代管理策略,实现管理的结构化变革,推进企业管理的换代升级。中国企业界一起行动起来,因为历史赋予我们责任。